第48章
这几日除了教族人处理食材,常念每天还都给族人科普,讲盖房子的事,比如卯榫结构,比如什么是承重,比如火炕的好处。
除了盖房子,常念还教他们一些基本知识,年月日、东西南北、春夏秋冬。
他休养的这几日,建房材料已经收集的差不多了,也顺带着把之前的竖穴窑改成了砖窑。怕烧砖的速度太慢,又挖了三个竖穴窑,四个窑口一块烧砖,每天产量就要一千多块,在房子建好前,砖瓦肯定能烧制好的,而且绝对能富余出来很多。
他计划再建两个半倒焰式的馒头窑和一个煮盐场,剩下的砖瓦就用来建它们。煮盐场和大的馒头窑建在距离居住区稍微远的工业区,后期计划将四个竖穴窑废弃掉,建一个正经的砖厂,分为红砖厂和青砖厂。
至于小的馒头窑,常念打算放到自己家里。他给自己规划了不太标准的三进院子。
院门居正中间,院门的左边做一间书房,平时招待客人用。东边的房间一个是鹤和雁的居所,另一间则是用来储物。
进院之后并没有影壁,他设计了另一道门。曾经的三进院有影壁,是为了符合院主人的门户等级——开辟东角门,而他只考虑自己喜欢就可以。所以,他进门以后是个小院子,院子前面是个进内院的门,因为来不及雕琢,索性做成古代隐居文人喜欢的茅庐。木门两边准备用鹅卵石垒到及膝高,再在上面整齐的竖上竹制的篱笆。
内院也不设东西厢房,正房做成面积不算大的三间,正中间的给母亲和玥,两边的一个给自己,一个留给厉。而竹屋旁的西耳房做成小两间,一个做浴室,一个做厕所。东耳房作为厨房。最东边留一个穿堂,可通到后院。后院的一排房子做成五个空置出的房间,作为以后的工作室。他画图也好,鹤做手工也好,后面可能还要研究许多东西,工作室必不可少。
除了正院,常念还想弄个西跨院。西跨院不如正院规整,准备把半倒焰式的小馒头窑就放到西跨院。还准备搭个棚子,后面还要做纸晒纸,应该也都在西跨院捣鼓。
最麻烦的是常念不只要盘炕,还想为自家做个地龙。因着母亲怀孕的缘故,到哪儿都不能冷着,才有这样的想法。
为了画地下烟道结构图,并连通地龙和火炕,他忙活了一整天才搞定。怕自己的图纸有误他还做了个模型,试验过没问题才算放心。
常念想建的房子这么多,也没打算占族人的便宜,建房的时候,他只需要族人建好主屋的三间,其他房间,他会用东西交换请人帮忙。
经过几日的忙碌,脚腕也终于好了,和瑶打过招呼就迫不及待地带着他的二十人小队去寻找那条会断流的河。
现在是秋季,河水已经断流。大概走了有一个时辰的路,常念才看到河流冲刷过的痕迹和留下的泥沙。不过他并没有停留,继续向前出发。
再往前就是山路了,好在脚腕已经好了,不然还真走不了这段路。